名称: | |
描述: | |
公开/私有: | 公开 私有 |
个体性与纠缠:社会生活的道德与物质基础:the moral and material bases of social life |
|
题名/责任者:
|
个体性与纠缠 [ 专著] / (美)赫伯特·金迪斯(Herbert Gintis)著 , 朱超威,杨东东等译 |
ISBN:
|
978-7-5432-3175-7 价格: CNY72.00 |
语种:
|
汉语 |
载体形态:
|
307页 ; 24cm |
出版发行:
|
上海 : 格致出版社, 2021 |
内容提要:
|
本书探讨了多个不同主题:主题一认为社会是一种有规则约束的博弈。人们是博弈的参与者,而政治就是人们确认或改变博弈规则的场所;主题二探讨了在社会规则框架内进行社会交往所需的道德观念;主题三讨论社会性纠缠产生不同意念的过程;主题四讨论了非后果论的道德观念;主题五探讨人类道德偏好的自虐、他虐与普世维度;主题六讨论了人们对道德偏好的权衡取舍;主题七中,作者金迪斯提出需要从超学科的角度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 |
主题词:
|
社会公德 研究 |
中图分类法
:
|
B824 版次: 5 |
其它题名:
|
社会生活的道德与物质基础 |
主要责任者:
|
金迪斯 著 |
次要责任者:
|
朱超威 译 |
次要责任者:
|
杨东东 译 |
附注:
|
格致社会科学 |
责任者附注:
|
赫伯特·金迪斯(Herbert Gintis),美国经济学家,1969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马萨诸塞州大学经济学教授(荣誉退休)、哈佛大学访问教授、巴黎大学访问教授、锡耶纳大学访问教授、桑塔费学院讲座学者等教职,在演化博弈论、人力资本理论等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代表作有《理性的边界》《演进的博弈论》等。 |
标签:
|
|
相关主题:
|
|
相关资源:
|
|
HEA| |02161nam0 2200277 450 001| |012021049904 010| |▼a978-7-5432-3175-7▼dCNY72.00 100| |▼a20210421d2021 em y0chiy50 ea 101|1 |▼achi▼ceng 102| |▼aCN▼b310000 105| |▼ay z 000yy 106| |▼ar 200|1 |▼a个体性与纠缠▼9ge ti xing yu jiu ch- | |an▼b专著▼e社会生活的道德与物质基础▼dIndividu- | |ality and entanglement▼ethe mo- | |ral and material bases of soci- | |al life▼f(美)赫伯特·金迪斯(Herbert Gi- | |ntis)著▼g朱超威,杨东东等译▼zeng 210| |▼a上海▼c格致出版社▼c上海人民出版社▼d2021 215| |▼a307页▼d24cm 300| |▼a格致社会科学 314| |▼a赫伯特·金迪斯(Herbert Gintis),美国经济- | |学家,1969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马萨诸塞州大学- | |经济学教授(荣誉退休)、哈佛大学访问教授、巴黎大学访问教授、- | |锡耶纳大学访问教授、桑塔费学院讲座学者等教职,在演化博弈论、- | |人力资本理论等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代表作有《理性的边界》《- | |演进的博弈论》等。 330| |▼a本书探讨了多个不同主题:主题一认为社会是一种有规则约束的- | |博弈。人们是博弈的参与者,而政治就是人们确认或改变博弈规则的- | |场所;主题二探讨了在社会规则框架内进行社会交往所需的道德观念- | |;主题三讨论社会性纠缠产生不同意念的过程;主题四讨论了非后果- | |论的道德观念;主题五探讨人类道德偏好的自虐、他虐与普世维度;- | |主题六讨论了人们对道德偏好的权衡取舍;主题七中,作者金迪斯提- | |出需要从超学科的角度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 510|1 |▼aIndividuality and entangleme- | |nt▼ethe moral and material bas- | |es of social life▼zeng 517|1 |▼a社会生活的道德与物质基础▼9she hui sheng - | |huo de dao de yu wu zhi ji chu 606|0 |▼a社会公德▼x研究 690| |▼aB824▼v5 701| 0|▼c(美)▼a金迪斯▼9jin di si▼c(Gintis- | |, Herbert)▼4著 702| 0|▼a朱超威▼9zhu chao wei▼4译 702| 0|▼a杨东东▼9yang dong dong▼4译 801| 0|▼aCN▼bzjlib▼c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