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
描述: | |
公开/私有: | 公开 私有 |
严宽之变:清代科场罢考问题研究:collective unrest in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
|
题名/责任者:
|
严宽之变 [ 专著] / 王学深著 |
ISBN:
|
978-7-5764-2089-0 价格: CNY68.00 |
语种:
|
汉语 |
载体形态:
|
235页 ; 23cm |
出版发行:
|
北京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5 |
内容提要:
|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梳理清代士子群体科场罢考事件,并与前代士子群体事件做对比,强调科场罢考是清代特有的士子群体行为。第二章着重强调清前期(1646-1795)朝廷对于士子群体罢考事件的态度逐步严厉,由顺治、康熙年间的革除功名,未对罢考问题予以管控,转向18世纪雍乾时期的强硬措施。第三章侧重书写在面对一系列危机的乾隆、嘉庆两朝交替之际,嘉庆帝采用软化的态度处理士子科场罢考问题,为19世纪朝廷处理士子罢考事件树立了新的典范。第四章揭示出,随着朝廷触手在19世纪回缩,对地方统治力的下降,地方士人开始以多种媒介发声支持罢考士子,展现出了不同于18世纪的画面。第五章论述地方精英能动性随着朝廷触手的回缩而增强,从而在发声支持罢考士子之外更为直接地介入士子罢考案的判罚过程。 |
主题词:
|
科举制度 研究 中国 清代 |
中图分类法
:
|
D691.349 版次: 5 |
其它题名:
|
清代科场罢考问题研究 |
主要责任者:
|
王学深 著 |
附注:
|
本著作获“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项目资助 本著作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本著作系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研究成果 |
标签:
|
|
相关资源:
|
|
HEA| |02132nam0 2200253 450 001| |012025061068 010| |▼a978-7-5764-2089-0▼dCNY68.00 100| |▼a20250805d2025 em y0chiy50 ea 101|0 |▼achi 102| |▼aCN▼b110000 105| |▼ay z 000yy 106| |▼ar 200|1 |▼a严宽之变▼9yan kuan zhi bian▼b专著▼- | |e清代科场罢考问题研究▼dGoing on strike▼e- | |collective unrest in the civil- | | service examinations during t- | |he qing dynasty▼f王学深著▼zeng 210| |▼a北京▼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d2025 215| |▼a235页▼d23cm 225|1 |▼a浙大文库 300| |▼a本著作获“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项目资助 本著作获“中央高- | |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本著作系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拔尖- | |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研究成果 330| |▼a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梳理清代士子群体科场罢考事件,并与- | |前代士子群体事件做对比,强调科场罢考是清代特有的士子群体行为- | |。第二章着重强调清前期(1646-1795)朝廷对于士子群体- | |罢考事件的态度逐步严厉,由顺治、康熙年间的革除功名,未对罢考- | |问题予以管控,转向18世纪雍乾时期的强硬措施。第三章侧重书写- | |在面对一系列危机的乾隆、嘉庆两朝交替之际,嘉庆帝采用软化的态- | |度处理士子科场罢考问题,为19世纪朝廷处理士子罢考事件树立了- | |新的典范。第四章揭示出,随着朝廷触手在19世纪回缩,对地方统- | |治力的下降,地方士人开始以多种媒介发声支持罢考士子,展现出了- | |不同于18世纪的画面。第五章论述地方精英能动性随着朝廷触手的- | |回缩而增强,从而在发声支持罢考士子之外更为直接地介入士子罢考- | |案的判罚过程。 510|1 |▼aGoing on strike▼ecollective - | |unrest in the civil service ex- | |aminations during the qing dynasty▼zeng 517|1 |▼a清代科场罢考问题研究▼9qing dai ke chan- | |g ba kao wen ti yan jiu 606|0 |▼a科举制度▼x研究▼y中国▼z清代 690| |▼aD691.349▼v5 701| 0|▼a王学深▼9wang xue shen▼4著 801| 0|▼aCN▼bzjlib▼c20250814